近日,材料與能源學院劉曉暄教授團隊與法國University of Haute Alsace的Xavier Allonas教授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ic and multifunctional photoinitiators”的綜述論文AG上海百乐门。該期刊為高分子學科世界頂級期刊,2018年影響因子為24.558。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廣東工業大學博士后周俊溢,通訊作者為劉曉暄教授和Xavier Allonas教授。(https://doi.org/10.1016/j.progpolymsci.2019.101165)
該綜述論文首先根據分子結構和光敏基團的分布位置對現有的大分子光引發劑分為三大類:線型聚合物光引發劑(LPPI)AG上海百乐门、超支化/交聯型光引發劑(HCPPI)和多官能度光引發劑(MFPI)。其中LPPI的研究報道最多AG上海百乐门,因為其具有簡便的制備方法和靈活多變的化學結構。LPPI的合成均可采用可控/活性聚合、點擊化學、環氧開環或逐步加成聚合等常見反應手段AG上海百乐门。LPPI的光敏基團可位于主鏈或側鏈的重復單元中和分子鏈的兩端。HCPPI指的是具有支化結構且光引發基團數量不確定的大分子光引發劑體系,通矨G上海百乐门;诔Щ酆衔锏亩嘶男詠碇苽銩G上海百乐门,也有少量關于交聯網絡結構的研究報道。MFPI則指那些具有規整結構且光敏基團確定的多官能度光引發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樹枝狀大分子。由于樹枝狀大分子具有低粘度和高端基密度的特性,這類MFPI具有多種優異的性能AG上海百乐门。但由于樹枝狀大分子的合成比較繁瑣,可用于端基改性光引發劑的基團和反應種類比較少,目前MFPI制備和應用的報道并不多。
除了對近十年來大分子光引發劑合成與光引發性能的跟蹤報道,該文還針對其中具有特殊性能的個例進行詳細介紹,如親水親油性、梯度分布、紫外吸收紅移、生物相容性和抗氧阻聚等。論文的最后部分則介紹了針對小分子在固化材料中遷移的檢測表征手段及案例。
劉曉暄教授團隊的主研方向為聚合物光點擊化學、3D打印自修復材料和多功能光引發劑,其相關成果發表在《Polymer Chemistry》、《Langmuir》、《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和《ChemPhoto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Chemistry - ChemPhotoChem等主流國際期刊上。